新闻资讯
教学科研
希腊研究中心系列讲座——“霍拉旭对复仇的解构”举行
来源:希腊研究中心 日期:2016-12-07 浏览次数: 字号:[ ]

  11月23日下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了希腊研究中心系列讲座之“霍拉旭对复仇的解构”,特邀中国人民大学汪海副教授主讲。本场讲座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科研处与文学院(跨文化研究院)共同主办,刘燕教授主持,黄薇薇博士及2014、2015与2016级研究生到场聆听。

  讲座开始之前,刘燕教授首先让数个到场同学分角色朗诵了莎士比亚剧作《哈姆雷特》中与霍拉旭相关的情节片段,使同学们回顾了该经典作品,方便同学们理解汪海副教授的讲解内容。

  讲座开始后,汪海副教授首先向大家提出了“谁是霍拉旭?”这个问题,并作了解答。霍拉旭参与了剧中的重要场景,却又是最沉默的人,他没有自己的故事,置身于所有冲突之外。有的批评家认为霍拉旭是莎士比亚的败笔,有的批评家认为霍拉旭是个美丽的人物却没作出任何解释说明,哈姆雷特认为霍拉旭是他交接的人中最正直善良的。而汪海副教授否定了霍拉旭是莎翁之败笔的观点,并指出,霍拉旭在剧中其实起着重要作用,他是哈姆雷特复仇故事的讲述者。

  接着,汪海副教授向大家讲解了“什么是复仇?”的问题。他通过对复仇母题的分析以及复仇机制的阐释,提出“复仇与正义存在矛盾”这一观点,认为复仇是对犯罪的模仿性行为,并非真正的正义。

  汪海副教授先后分析了“哈姆雷特的复仇”与“霍拉旭的复仇”。他指出,复仇悲剧并非莎士比亚的独创,只是,哈姆雷特的复仇出现了延宕。汪海副教授通过对“老哈姆雷特的遗嘱”与“哈姆雷特王子的遗嘱”的两相比较,分析得出:《哈姆雷特》是反思自身,与复仇剧传统进行对话的戏剧。紧接着,汪海副教授指出,霍拉旭和哈姆雷特都企图打开死亡的封闭结局,获得失去的平衡,而霍拉旭将复仇转化为了对他者的召唤。

  最后,汪海副教授为在场老师与同学们播放了电影《哈姆雷特》(1996年版)中霍拉旭接受哈姆雷特遗嘱的片段,引发了大家对此次讲座内容的回顾与思考。随后,刘燕教授、黄薇薇博士及在场几位同学向汪海副教授提出了几个相关问题。汪海副教授对之一一作了详细解答。

  这场讲座中,汪海副教授的耐心讲解让在场师生收获匪浅。他不仅使大家对经典文学作品《哈姆雷特》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让大家认识并学习了文学研究中比较新颖的批评视角。



撰稿/彭展丹

摄影/杨佳静

关闭|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