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教学科研
纵论旅游财经,服务国家社会——
二外举行旅游PPP闭门沙龙
来源:国际商学院 日期:2017-06-19 浏览次数: 字号:[ ]

伴随旅游业成为驱动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简称PPP模式)来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和休闲重大工程成为地方政府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社会资本谋求长期稳定回报的重要渠道。然而现实中,旅游PPP项目的执行中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为此,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发起,联合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和“河马研究社”,于6月2日在我校举行中国旅游PPP闭门沙龙,深入探讨旅游PPP项目立项和执行过程中的困难、问题和解决之道。

沙龙现场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旅游财务专家李伟,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教授、旅游行业专家魏翔,国际商学院院长、“一带一路”旅游产业投资专家尹美群,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蒋震博士,旅游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副教授吕宁,经贸与会展学院会展系主任、副教授许忠伟,人保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资部处长崔伟博士,北汽银建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苏大伟,北京旅委首都协调与区域合作处高欣娜等学术及实务界多位学者和专家对旅游PPP目前存在的上述问题发表了不同看法。

李伟教授主持沙龙,他明确指出旅游PPP现状的两个方面:其一是旅游项目在全国PPP项目库中所占的比例不高;其二,各地区对旅游项目采用PPP模式的认识存在差异,省级之间的差异很大。李伟教授指出旅游PPP的五大困惑:越经济落后的地方越喜欢做旅游PPP么?融资期限与旅游PPP项目期限相符么?明股实债是金融资本的最爱?政府意愿是否与资本逐利形成错配?民间资本有志于参与旅游PPP项目与国有资本更易胜出的矛盾? 

沙龙现场

针对融资期限与PPP项目期限的矛盾,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旅游行业专家魏翔就中国的PPP与国外进行了比较。他同时指出,PPP既然是舶来品就应该先把国外情况弄清楚;国外企业注重的是长期回报,资本来源主要包括基金会、福利基金和民营银行等民营资本,是稳定的长期投资,是稳健的理性投资者,地产商和金融企业进入到PPP项目是非常少见的,而国内恰恰相反。

尹美群教授从“一带一路”PPP投资研究出发,认为在PPP合作中政府不能为企业直接提供资金,而更多是提供项目的特许经营权,就这点来说旅游业很适合PPP模式。同时她还认为目前我们的问题是脱实就虚,PPP项目应该特别重视其本身运营带来的收益。

社科院蒋震博士认为PPP模式中还款来源与项目本身并无直接关系,如PPP项目投资高铁,还款不一定要通过高铁运营实现。旅游项目若能和产业园区形成一定的配比,通过产业园区的相关收入补充旅游收入,形成全产业链的概念。

吕宁副教授将PPP投资项目的主要类型分为三种,PPP为政府起到了增信作用,PPP成了引资的重要来源,不是很富裕的地方PPP就是资金的主要来源。崔伟博士表示目前旅游PPP模式并不是很清晰,地方缺乏强有力的牵头部门,不同类型的企业就会有不同的判断。苏大伟认为,旅游PPP项目就是为了激活社会资本的活力,现在最主要的应该是解决政府引导的问题。许忠伟副教授认为解决信任成本太高和准公益性不强是旅游PPP面临的重要瓶颈。陈咏英博士也赞同解决谈判各方的信任问题很重要。其他专家也从不同的角度为旅游PPP的发展建言献策,纵论旅游财经、服务国家社会。

本次沙龙也吸引了新旅界、参考消息等媒体的参与。


关闭|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