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缤纷校园
【翔宇群英】侯宇翔:厚积薄发 展翅飞翔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文字:文/唐恩思 罗丁元 冯赛琪 日期:2017-07-04 浏览次数: 字号:[ ]

侯宇翔

【人物简介】侯宇翔,阿拉伯学院副院长。建立了“天天向上学习小组”的团队成长机制,开展了“三标一创”复合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试验,打造了“既要反哺日常教学、又能对接国家战略”的科研队伍。他本人曾获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培养的学生中20余人考入国家部委、100余人公派出国留学、20余人获得学科竞赛国家级奖励。他主笔或参与撰写著作14部,论文10余篇,主持参与国家、省部级项目4项。6月29日,在北京高校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表彰大会上,侯宇翔作为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受到表彰。

“我有祖国,我有母语,我的母语是热血一般的黄河的波涛,我的母语是群星一般的祖先的名字,我的母语是春蚕口中吐出的丝绸古道,我的母语是春鸟舌尖跳动的中国歌谣。”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梦·青年说”国际诗歌朗诵会上,这首由阿拉伯学院师生用阿语朗诵的诗歌《我有祖国,我有母语》获得了大赛一等奖。这首诗唤起了师生们对于祖国母亲深深的眷恋和热爱。阿拉伯语学院的学生们把这首充满深情的作品的成功演绎归功于他们的指导教师、阿拉伯学院副院长——侯宇翔。

侯宇翔是北二外阿拉伯语学院一位年轻教师。在二外,他承担过阿拉伯语精读、语法等6门技能课和阿拉伯历史、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等4门知识课的教学任务,收获了包括北京市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最佳演示奖、最受学生欢迎奖三项省部级奖励、校级青年教师优秀奖、校级教育教学成果奖、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优秀指导教师奖等在内的多项荣誉。小语种圈里有句话:三百年的阿拉伯语;更有甚者曾言,学好阿语,没有一千零一夜的功夫,那就是天方夜谭。虽不全然如此,但也道出了阿拉伯语学习的艰辛。勤奋、认真、追求卓越是他的特点;认真、严厉、又不失亲和力,是学生们对他的评价。

阿语对我来说,就是爱我所选

侯宇翔在黑龙江大学读本科时选择了阿拉伯语专业。“阿语对我来说,就是爱我所选。选择阿语后,在高中读书时有些心高气傲的我心态一下子变得平和很多,开始全身心投入到阿语的学习中。”侯宇翔说。

很多人对学习阿语有畏难情绪,谈及如何克服学习阿语的困难,侯宇翔说,“阿语的难度实际上有一点被外界所夸大,其实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地难。首先阿语对入学者门槛要求比较高,需要阿语学习者一开始就有良好的心理准备。我觉得阿语学习中至少有三个法宝在手,第一是坚定的理想信念,第二是一丝不苟的勤奋,第三是万事皆有用的博览精神。而很多人完成不了这门语言的学习很大程度上都是第二点不足,还是缺乏努力。”

2008年,侯宇翔考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语系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张洪仪教授。“张洪仪老师不仅教授语言,从她身上,我还学会站在正确的立场上从文化的高度把握阿拉伯语文化和阿拉伯人。

课堂上的侯宇翔

侯宇翔说,他由衷感谢母校二外给予了他很多机会,二外的平台让他在专业和实践方面更加精进。2009年,他受国家公派赴沙特国王大学留学。而后,陪同中国作家代表团赴三个阿拉伯国家进行短期访问,又参与阿拉伯国家新闻媒体研修班的培训和翻译工作。“二外提供的很多机会让我幸运地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再认识,读研期间做代课教师的经历也让我很好地了解整个教学环节。”

2011年,侯宇翔毕业后留校任教,做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语系主任助理、副主任;现在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学院副院长。

对于留校教书,那是源于侯宇翔寄予母校很深的感情。“二外是一所又小又精致的学校,在教学方面也是精益求精,在外语的学习上能给学生提供更高的平台,这是很多综合类大学做不到的。而二外在这几年当中又在不停地尝试改革,给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以期待,而我也是满怀期待的一员。”侯宇翔说。

一支青年突击队的领头人

侯宇翔个头不高,衣着朴实,没有棱角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一九八五年出生的他站在学生堆儿里,很难分辨出他是一个有着多年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阿拉伯语学院大多数都是他这个年纪的青年教师。

提起阿拉伯学院教工支部“天天向上学习小组”的创立,侯翔宇说最初是因为院里有几位青年教师要考教育技术等级证书,大家经常下班后坐在一起复习交流考试内容。学习小组成员全部通过考试的好消息,促使他把学习小组同时作为一个培养青年教师理想信念的平台,一个教师职业规划的平台和研究教学科研的平台。自此这个由青年教师党员和积极分子组成的“天天向上学习小组”,定期开展政治思想和专业技能的融合研讨,成为一支大家眼中“具有统一化育人理念和多样化业务能力”的高水平阿拉伯语青年教师队伍。

侯宇翔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侯宇翔一直认为,统一思想是行动力最主要的推动力。青年教师是与大学生认知结构差距最小的群体,通过“天天向上学习小组”平台,教师群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加紧密强大,可以更好地跟学生们交流。

“其实我们这个小团队是一个让大家感觉到很放松的团体,互相经常开开玩笑,一起争取科研项目,一起做教学实践,一起听报告……把工作和娱乐都常态化,大家也不会觉得累,团队里充满了和气。年轻化也成为了我们团队的一个特色,潜力也是非常大的。”

正是在他的组织下,阿拉伯语学院青年教师这支朝气蓬勃的队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已然成为一支“既能干事又能攻坚”的青年突击队。 

做学生生命中的“摆渡人”

侯宇翔和学生们在一起

“我们喜欢你,年轻的老师;您像云杉一般俊秀,像蓝天一样深沉;您有学问,还有一颗和我们通融的心。”这几句诗化的语言表达了很多学生对侯宇翔的认同。侯宇翔带领阿拉伯语学院师生朗诵的诗歌节目在学校活动中斩获一等奖,听到这个消息,侯宇翔跟学生们都特高兴。在长达数月的翻译、修改和排练过程中,侯宇翔和其他教师和学生们建立了浓浓的师生情。

侯宇翔是一个认真的人。2016级阿拉伯语学院学生俞启涵说,“参赛的阿语诗歌最初已经由大三学长翻译好了,侯老师看到后感觉不满意,他重新做了大量修改,尤其是后期一直不厌其烦地纠正我们的阿语发音,非常认真。”2016级学生寇蓬升眼中的侯宇翔是和蔼、博学、严厉的,“侯老师上课非常认真,对我们语言交际能力要求很高,平时生活中又非常风趣。"正是由于这股认真劲,他的学生一次又一次的考出了理想的专业级别成绩,一批又一批地进入到外交部、新华社等祖国外事工作各条战线。

“追求卓越”是侯宇翔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他说这既是阿拉伯学院老一辈留下的优良传统,也是阿拉伯语学院的精神诉求。日常教学认真的他,在科研方面也同样崇尚卓越成果。近年来主要从事中东政治和国际伊斯兰问题的研究和教学,出版专著1部,译著7部,编著6部,高水平论文10余篇,参与和主持多项国家、省部级项目,他撰写的学术论文“针对中国学生的阿拉伯语语音教学”一文在阿拉伯地区最为权威的学术期刊、阿拉伯翻译组织会刊《阿拉伯语与翻译》上发表。2016年8月,他撰写的学术专著《中国与中东国家的人文外交》的书稿入选2016年国家重点对外传播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工程。

关于未来,侯宇翔说自己比较“贪心”,有三个愿望——希望孩子茁壮成长,希望写的文章有人喜欢看,最重要的是,希望培养出的学生能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翔宇群英”栏目旨在围绕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挖掘我校优秀人物事迹,充分展现二外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在全校范围内营造立德树人、爱岗敬业、拼搏进取的良好氛围。欢迎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积极参与提供新闻线索,可致电010-65778481或发送邮件至news@bisu.edu.cn


关闭|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