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递
新闻公告
首页
> 旧版首页 > 二外新闻 > 要闻速递
迎接建校54周年——
【我和二外的故事】傅颖:烂漫樱花中的文化使者
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翔宇东方新闻社/宋元明 日期:2018-10-17 浏览次数: 字号:[ ]

编者按: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是一所有着光荣传统和深厚积淀的外国语大学,在即将迎来建校54周年之际,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鼓励广大二外学子继承发扬光荣传统、再创新的辉煌,本网特推出“我和二外的故事”专栏,为您讲述校友们的二外故事。

——傅颖

【人物简介】傅颖, 1992年至1996年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学习, 2005年取得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硕士学位。1996年进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语部工作,历任记者、主持人、日语部主任,2013年起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总编室副主任。国际台日语副译审、中日关系史学会理事。曾主持《北京放送红白歌会》、《时光之旅》、《音乐网站》、《文化杂志》等节目,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中国国际广播新闻奖一等奖等政府级奖项。回忆录《我与北京放送》、多媒体纪实录《光影70年》、人物采访录《我在日本·我在中国》、翻译随笔录《二十世纪人留给二十一世纪人的故事》等。

上身素雅的白衣,飘逸又不失典雅;短发,更显出作为一名成功职场女性的干练与端庄。她,就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1992级日语专业毕业生傅颖,现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总编室副主任,一位出色的广播新闻工作者,一位致力于中日文化交流的儒雅使者。

人生导师是我一生的财富

工作后的傅颖经常回到母校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回忆起当年和同学一同走过的青葱岁月,旧时光依然历历在目。1992年,傅颖以云南省高考外语类名列前茅的成绩考入久负盛名的北二外日语专业,开始了大学生活。在这里,她日渐成长,遇见了影响傅颖一生的老师们。傅颖说,这些兢兢业业、传道授业解惑的人生导师是自己一生的财富。

日语系给傅颖留下最初印象的是谢为集老师。当时谢老师主持一档央视的日语学习节目。新生入学第一天,远远地就看见谢老师站在新生接待处。“当时就觉得这位老师特别面熟,后来才反应过来他就是电视上的谢为集老师。”回忆起与二外老师的第一次邂逅,傅颖至今记忆犹新。

崔玉华是傅颖当年的启蒙老师,也是她在大学遇到的恩师。崔老师优雅端庄的气质给她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崔老师每天都会换一身衣服,她用最认真负责而典雅温婉的态度给我们上课。”崔老师用行事风格诠释着自己的生活态度,深深感染了傅颖,更让她越发感觉到,日本文化本身就是一种高雅秀丽的文化,是一种非常温柔的存在。良好的第一印象让傅颖更加热爱日本文化,也使她在日后的学习中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还有很多老师比如陈常好先生、朱庆民先生,都是水平很高的老师。”对傅颖来说上课时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收放自如,轻松又不失严肃认真。“如果想给学生一滴水,那你就要有一桶水”,这是当时日语系老师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句话一直传承至今,成为了所有二外老师们恪守的准则。

青葱校园见证成长印记

旧时的校园见证了傅颖的成长。二外的沧桑变化,被傅颖的眼睛记录着,连同旧时温暖的夕阳,成为她值得珍藏的回忆。

大学期间,傅颖一直保持着优异的学习成绩,这与她平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傅颖是宿舍中早睡早起的“典范”,早起后在操场上跑跑步,压压腿,迎着日出的第一缕阳光,用晨读的方式开始新的一天。除了自己不懈的努力,日语系严格的教学氛围也让傅颖受益匪浅。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的生活虽然紧张,但更让她和同学们打下了扎实的日语基本功。

傅颖很热爱运动,她曾参加了系里的女子足球队。关于足球队,这其中还有一段轶闻:“一次比赛时,发过来的球正好打在我肩膀旁边,我就顺势用肩膀顶把球顶进去了。后来就被误报,说成是女子足球比赛中少有的头球攻门。”傅颖调侃道。除了体育锻炼,傅颖还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我还参加过卡拉OK比赛,还有幸获得过二外的十佳歌手称号。此外,日语系每年的演剧大会,健美操、排球比赛等我都积极参加。”傅颖说。有意思的是,在大学所有参加过的活动中,她唯一没有参加的就是学校广播站的活动。然而,世事难料,没有在大学期间从事广播活动的她,毕业后却顺利地进入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这既是一种出人意料的巧合,也算命运对于傅颖大学生活缺憾的一种弥补。

为中日文化交流构筑桥梁

从二外毕业后,傅颖顺利进入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语部工作。工作几年后,她慢慢感觉到自己的知识结构欠缺。为了弥补自己欠缺的新闻知识,她一边工作,一边修完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硕士学位。谈起这段学习经历,傅颖认为不仅使她获得更加深厚的教育背景,更在系统化的新闻学习中掌握了新的技能,让自己的职业道路越走越宽。同时国际台的工作不仅让傅颖的日语语言能力日渐提升,更让她沉淀了一种新闻人独特的素养和思维方式,也让现在的她在进行各种报道策划和统筹时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傅颖担任过记者、主播、日语部主任等工作。而这些工作中让她记忆犹新的是担任驻外记者的经历。傅颖回忆道:“我记得有一次采访世界著名的日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日本媒体朋友的帮助之下,联系到了他的私人秘书,经过漫长的等待,最后获得了半小时的采访。我通过面对面的交流阅读对方的人生,同时他还详细地介绍了中日音乐交流。”除了采访日本名人,傅颖的采访对象还有日本普通老百姓。当和普通日本民众做面对面的沟通时,傅颖越发认识到,国与国的之间的交流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而是简单到就是两个国家国民之间的沟通。慢慢地,傅颖对自己的工作目标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其实广播也好,主持也罢,都是在为中日文化交流构起一座桥梁,一座联系两国国民的桥梁。

母校的正能量鼓励我迎接更多挑战

对于傅颖而言,二外不仅是一座知识的殿堂,更是一个承载着自己职业梦想的港湾,正是在这里,她对自己的未来日渐清晰。

二外对于傅颖的影响是具体的。既然选择了日语专业,她在一开始就立志投身于中日文化交流事业。“在二外的整个学习日语的过程当中,我参加了卡拉OK比赛,学习书法,观摩茶道、花道,决心从事中日文化交流。所以我在大学毕业以后,很有限地找了几个单位,都是媒体和文化类的机构,这其中包括国际台。对自己来讲,很早的时候就有了对职业大方向的确定。”同样,让傅颖更加执着于今天所选择道路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她在与从日本归国的华侨老师和日本留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慢慢发现了深藏在日本民族中的性格:踏实认真、温文尔雅、彬彬有礼。今天的职业选择,可以说和当年在二外学习日语时受到的文化教育有很大关系。

傅颖眼中的二外,仿佛是一位活泼可爱的小姑娘,温暖而有活力,其中蕴藏着的那种特殊的正能量却始终影响着她——这位漫步在烂漫樱花中的文化使者,正在充满信心地迎接人生路上的一个又一个挑战。

往期回顾

【我和二外的故事】刘震宇:在二外遇上最好的青春

关闭|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