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二外要闻
向世界讲述中华文化之美 北二外学子多语种唱响经典旋律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文字:于珊珊 日期:2021-09-26 浏览次数: 字号:[ ]

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子用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等10种语言翻唱《但愿人长久》庆贺佳节。该多语种翻唱MV发布后,受到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等社会主流媒体关注报道,相关话题“北二外超惊艳十语中秋翻唱”登上新浪微博同城榜第一、热搜榜第九,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朗朗上口的经典旋律、精准巧妙的多语翻译,融入国人共通的家国情怀,这是北二外学子积极运用所学所能,躬身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实践,创新形式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呈现。

多语翻唱《但愿人长久》MV截图

青年学子多语种唱响经典旋律

流行歌曲《但愿人长久》的歌词来源于宋朝词人苏轼题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情境悠长、韵致高雅。在歌词翻译过程中,如何在确保准确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呈现词曲的人文意韵和古典美,成为摆在参演师生面前的第一道难题。

“北二外超惊艳十语中秋翻唱”话题登上新浪微博热搜

多语翻唱《但愿人长久》MV主创团队学生导演、北二外文化与传播学院本科生田文介绍:“我们先请各语种的参演同学根据词曲意境做了整体翻译,再把翻译好的歌词代入到旋律中,并邀请专业老师把关翻译准确度、翻译美感、节奏断句等细节。翻译‘几易其稿’,过程虽然不容易,但我们都想把这些经典词句尽量完美地呈现出来。”

  

 

师生纷纷打卡“超级月亮”

隽永的歌词配合悠扬动听的曲调,使歌曲充满了感染力。在MV录制过程中,制作团队也有诸多巧思。在拍摄现场,一轮巨型“圆月”出现在二外校园,该月亮道具不但是多语翻唱《但愿人长久》MV的“氛围担当”,所在之处更成为二外师生纷纷打卡的“网红景点”。一时间,极具意蕴的人文氛围、温馨浪漫的中秋气氛盈满校园,为师生津津乐道,也让话题“北二外超级月亮打卡”火上新浪微博热搜榜。

架起符合国际传播语境的“光影文化桥”

结合中秋这一重要时间节点,将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制作成符合时代潮流,外国人能听懂、感受到、愿意分享的时尚文化产品,是多语翻唱《但愿人长久》主创团队的初心。在创意过程中,他们广泛吸收全球最先进、最流行的文化创新方式,找寻传统与现代的平衡点,用青年人的方式展示着中国文化的内在魅力。

MV拍摄现场

葡萄牙语演唱者、北二外欧洲学院学生吴芷静说,“我们用全世界通用的音乐语言,破除文化交流障碍。同时,通过细致翻译把难以传达的古诗文意蕴提取出来,通过押韵把音韵美呈现出来。在我看来,多语翻唱经典歌曲是一种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巧妙思路,它在光影变幻中加深文化互动、心灵沟通,搭起一座青年交流桥。”

在赓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中,二外青年以国际通行、青年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强化“第一印象”传播效果,拓展了传统文化作品的传播载体和传播样式,格调向上,颇具特色。

担当新时代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使命

近年来,北二外秉承“中外人文交流”使命,以培养“多语种复语、跨专业复合”的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为根本任务,扎根京华、面向世界,打造了一批具有二外特色、国际影响的人文交流品牌。同时,学校还充分发挥人才、学科、平台在中外人文交流中的特色作用,引导和支持广大师生积极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多渠道向世界展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

多语翻唱《但愿人长久》MV截图

唱经典,涵育当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精编译,用多语声音向世界讲述中华传统文化之美;聚青年,用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据介绍,多语翻唱《但愿人长久》MV参演招募信息一经发出,便受到北二外师生的积极响应。经过选拔,来自欧洲学院、亚洲学院、日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等不同语言专业的10名同学脱颖而出,分别担任中文、英语、日语、朝鲜语、意大利语等10种语言的翻唱和录制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5名参演学生来自北二外合唱团,他们都曾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中一展歌喉。

参演学生录音

“从在天安门广场唱响青春最强音,到在校园内参加《但愿人长久》的多语翻唱MV录制,虽然形式与场景不同,但我们二外人向世界阐释和宣介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的优秀文化的初心不改,‘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担当不变。” 欧洲学院俄语专业学生达娜·多斯特克说。

关闭|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