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二外要闻
“语言·艺术·哲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北二外举办
来源:文化与传播学院 文字:廖世桢、崔凤姣 日期:2019-12-23 浏览次数: 字号:[ ]

12月18日, “语言·艺术·哲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我校成功举办。我校副校长程维教授致开幕辞,中国人民大学李秋零教授、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先生做了主旨报告,中央编译局薛晓源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李怀亮教授、我校胡继华教授、杨富斌教授等做了主题发言。研讨会由研究生院院长郑承军教授、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胡继华教授分段主持。参加本次研讨会的还有商务印书馆教科文编辑中心蔡长虹副主任、中央电视台科教中心专题部制片人徐洁,以及我校师生共50多人。

程维副校长致开幕辞(廖世桢摄)

程维副校长指出,本次会议主题与学校的发展和定位具有较高契合度,她感谢商务印书馆对我校的支持,对即将开展的《人文艺术经典译丛》及《中外人文交流研究》等共建项目充满期待。文化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周连选在致辞中指出,学院主张学科全面发展,融合创新,致力打造跨文化哲学一级学科。

研讨会现场(廖世桢摄)

李秋零教授围绕卡西尔与康德思想展开论述,并就“人是符号的动物”这一重要命题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于殿利先生围绕“美索不达米亚的雕刻艺术”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总结出美索不达米亚的雕刻作品的四个特点。薛晓源教授围绕“图像的哲学与哲学的图像化”这一主题论述图像学的建构与特点。李怀亮教授作了题为“软实力与话语权的当下思考”的发言,他指出了软实力在当今的经济、政治、社会、国际关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杨富斌教授阐述了文明社会的五个特征:真、美、探险、艺术和平和,并将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进行了对比。胡继华教授做了题为“达沃斯辩论:海德格尔和卡西尔分道而行”的发言,他指出了人文主义与存在主义的分道扬镳,意味着欧洲思想的成熟和兵分两路。陈伟功博士介绍了《瓦尔堡岁月》的主要内容,并对其中收录的卡西尔的十篇代表性论文的核心思想分别进行了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李秋零教授(左)、商务印刷馆总经理于殿利先生做主旨报告(廖世桢摄)

在互动环节,杨平教授、院成纯副教授等分别提问,主讲嘉宾逐一进行了回应。

郑承军教授最后做了学术总结。他高度赞赏此次会议的意义并指出,语言、艺术与哲学的关系问题在西方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期待延续举办这一系列的学术活动,感谢并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莅临二外发表学术见解。

合影(廖世桢摄)

此次研讨会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研究生院、文化传播学院、中华文化研究院、哲学研究中心、希腊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系研究生学术文化节的系列活动之一。               

关闭|打印